返回顶部
    1. 临期食品,他们才是购买的“主力军”

      时间:2021-07-12 14:19     来源:互联网     阅读:

        周末,27岁的陶菲菲在家附近超市的乳制品区拿起两盒某品牌980ml的临期牛奶放入购物车。他说,平日里这款牛奶一盒十元左右,而这种临期4-6天牛奶的标价通常是十元两盒,相当于打了五折。虽然购买临期食品一次可能仅便宜几块钱,但一个月去买三四次也能省下不少钱,还避免食物浪费,可谓“一举两节约”。

      某连锁商店内,因临期而打折的零食。 徐婧 摄

      某连锁商店内,因临期而打折的零食。 徐婧 摄

        中青年是购买“主力军”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打折的临期食物不够安全而鲜少购买。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临期食品销售渠道的拓展,购买临期食品正在成为消费新风尚。

        除像陶菲菲这样线下购买临期食品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许多人还会通过互联网分享自己所在城市的线下临期食品商店信息等。

        在豆瓣APP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内,有超过七万的“临期食品爱好者”。小组简介中写道“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期食品不丢人!”

        组内有各地线下临期食品商店“专楼”,组员们在这里找到、提供自己城市的临期食品商店信息;也有临期食品的“宝藏”网店分享:比价格、比品质、比终期……“还有20天可(以)吗”“当然可以了,我经常吃只剩一个星期的东西”。

        在这里,年轻人聚在一起,分享各种渠道搜集到的临期食品信息,他们践行着自己的“小众”生活方式,并乐于把这样的消费观传递给更多人。

        根据艾媒咨询今年1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目前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年龄为26-35岁的占比47.8%。2020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驱动力是低价购买到需要的商品,性价比较高。

      社区超市内,因临期进行“买一送一”促销的饮料。 徐婧 摄

      社区超市内,因临期进行“买一送一”促销的饮料。 徐婧 摄

        某便利店的一项调研显示,超七成的受访者愿意在门店内购买特价商品(临期品),这其中包括众多的年轻人。同时,数据显示,以今年4月和5月办公楼门店的临期品购买情况为例,“Z世代”(“95后”和“00后”)是临期品购买的主力人群。

        中国肉类协会首席专家张子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临期食品市场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国人一向有主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文化传统;二是,如今消费者的文明素养日益提高,更加注意避免食品浪费;三是,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缺少计划性,加之不得力的市场营销,就造成了产能过剩。

        张子平将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想节约开支的人,另一类是知晓各类临期食品安全性的“内行”。“各类临期食品的安全风险不同,消费者应学习一些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懂行’才能吃得放心。”

        “中国年青一代的消费观念正在转变,买临期商品也更加‘大大方方’。”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进阶”中的“百亿市场”

        豆瓣用户“Squal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四五年前搜索某款零食时偶然发现“临期食品”这个概念。如今,她已经养成了一两个月下单一次临期食品的习惯,基本都是在网上购买,也会去设有临期食品专区的大型超市逛逛。

        在连锁便利店“7-ELEVEn”北京西直门凯德MALL店内,顾客高先生告诉记者,由于不确定能否在保质期内吃完,自己会对临期的零食较为谨慎。不过,对于可以即买即喝的饮品,购买时通常不会犹豫。“最近一次购买临期食品是上个月,在超市买了六七瓶饮料,一折左右的价格很划算,两三天就喝完了”,他说。

        北京市昌平区某社区超市的店员告诉记者,对于临期的饮品通常采取买赠的形式进行促销。不过,根据销售情况,商店对于临期饮料开始促销的时间有所不同,有的店从到期前两个月开始促销,有的则为前40天、前一个月,“如果临期时间更短,也会考虑加大力度,比如买一赠二等。”她介绍,夏天顾客对饮品的需求量大,“像一购物车饮料通常一周就能卖完。”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