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江西于都:长征步道踏出“五美”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1-06-24 11:11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中新网赣州6月23日电 题:江西于都长征步道踏出“五美”乡村振兴路

        记者 王昊阳

        江西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1934年10月,8.6万中国工农红军集结于都,分别从于都县城东门、南门、西门,梓山镇山峰坝、花桥,罗坳孟口、鲤鱼、中埠和靖石渔翁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在于都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红色遗迹和令人感动的红色故事。时光的年轮转过80余载,随着新时代苏区振兴新一波政策红利的到来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全面铺开,赣南老区也迎来全域发展的新机遇,在当年红军走过的长征路上,于都县正在推动长征步道、红军小镇沿线村庄“五美”乡村示范点建设。

        于都县依托红色底蕴,融合古色、绿色元素,抓规划、促融合,建机制、重长效,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打造89个“产业兴旺、生态秀美、文明淳朴、共建共享、和谐有序”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今天,在当年的红军渡口、长征路上,赣南苏区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江西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祠堂变身食堂,迎接八方来客。 王昊阳 摄

      江西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祠堂变身食堂,迎接八方来客。 王昊阳 摄

        黄金潭前渔村新变

        雨后初晴,梅江江面上两艘游艇来往穿梭,游客们在凉爽的江风中逐浪赏景。

        梅江是贡水支流,江面宽阔,渔产丰饶。江畔的于都县岭背镇金溪村黄金潭,原是一处老码头,这里生活着原本漂泊在梅江的渔户和上岸定居的村民

        渔民李河生,就出生在梅江船上,他见证了梅江的潮落潮涨与老码头的兴衰枯荣。

        黄金潭老码头建于明代,因水运快捷方便,形成繁华集市。李河生说,当年码头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还听一位亲戚讲起曾目睹红军两次从码头渡河。

        黄金潭老码头距离红军“长征第一渡”约十余公里,金溪村村支书钟建华告诉记者,当年红三军团曾经从这里登岸休整。

        后因水运衰弱,老码头繁华不再。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只见层层叠叠的青石上,留下光滑、斑驳的岁月痕迹。

        今年3月,沉寂许久的老码头迎来新生。于都县大力开展“五美”乡村建设,50多天后,经过改造的老码头变得焕然一新。漫步在江畔新建的游步道上,两旁种满三角梅和月季,与江畔的翠竹高低错落,红绿相映。

        游步道旁的一幢两层高的民房,正在准备装修。“一共有七间房,预计投入30万元装修,建成后就是真正的江景房,肯定能吸引大量游客入住。”房主李名喜喜笑颜开,“我们按照星级标准打造,计划10月1日开业。”

        放眼望去,远处青山如画,近旁碧波荡漾,江风扑面,送来阵阵清凉。看着小游艇在江面上来回游弋,李名喜告诉记者,他和村民们一起入股了游艇项目,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爆满,前景看好。

        渔民李河生已经上岸开办了“码头鱼馆”。“客人很多,每天5桌以上,周末生意更好,客人经常订不到位子。”李河生说,他的招牌菜是梅江的生态鱼,味道鲜美,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我们要让游客有吃有住,能吃得好,住得好。”金溪村村支书钟建华说,村民还发展种植产业,西瓜、香瓜、羊角蜜和各种农家当季蔬菜正陆续上市,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村头榕树下停满游客的汽车,道路两旁摆放着一排排冰柜,村民笑脸迎客,售卖饮料和食品。

        “五一和端午期间,游客数量超过十万人次,不少村民每天收入3000元以上。当前存在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我们正在想办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钟建华称,下一步村里将成立合作社,并吸引外资前来投资运营,拉动乡村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雨后的梅江江水初涨,渔民老李驾船靠岸,热情招呼着新一拨客人登上小游艇,游艇启动,稳稳地驶向更宽广的水面。

        富硒产业富民兴村

        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一排排蔬菜大棚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光芒,村主任刘锦华走进大棚,查看蔬菜的长势。

        苦瓜、茄子、丝瓜等多种蔬菜被村民采摘后,再精挑细选一遍装上货车。

        “我们种植的是有机富硒蔬菜,4000亩蔬菜基地里每天约有50吨精品蔬菜直供大湾区。”刘锦华告诉记者,潭头村的土地含硒量高,种植的富硒蔬菜和稻米深受客人欢迎。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