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看浙江如何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

      时间:2020-12-18 15:19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中新网杭州12月17日电 题:均衡之道——看浙江如何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

        赵晔娇 张斌 胡丁于

        今年春天,浙江被赋予“重要窗口”的目标定位。“建设一支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被该省视为未来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

        2019年,浙江11地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其中杭州人口净增超五十万人、成为中国人口净增长最多城市之一。在此背景下,浙江提出要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

      萧山智能工厂。 萧山区委宣传部 供图 摄

      萧山智能工厂。 萧山区委宣传部 供图 

        如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赓续前行?循“均衡之道”,这一东部强省正融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找寻到都市区平衡人才资源的新路径,打破固有思维,以期实现全球人才“为我所用”。

        融通创新链产业链:补“县域经济”创新短板

        杭州萧山,浙江传统工业强区。鼎盛时期,该区工业产值占杭州全市三分之一。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缺乏高层次人才赋能的矛盾日益凸显。

        2019年,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下称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落户萧山,试图解决传统制造企业“招才难”“转型难”。

        “我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需求,但靠自身力量很难招揽足够的人才。”萧山区包装制造企业——胜达集团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彭军民说。

        2019年7月,胜达集团联合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建智能包装联合实验室,实现产品生产全流程数字化改造。“通过企业与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创新链与产业链被逐渐联结。”萧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当地已引进4名院士全职创新创业,孵化院士项目10个,兑付项目启动资金共计6600万元。萧山以人才队伍建设补足“县域经济”的做法,浙江其他地区亦有类似实践。

        今年以来,湖州德清成立“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与科研院所及浙江大学合作,助力涉航空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台州温岭成立“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整合了国家水泵产品质检中心、台州第一技师学院等联手清华大学,促进机电产品科技创新……

        6月,《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发布,其中提出要强化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协同创新项目建设。

      甬舟专家工作室签约仪式现场。 林波 摄

      甬舟专家工作室签约仪式现场。 林波 摄

        通过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均衡化的人才资源将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消弭城际体制机制壁垒:平衡城际人才资源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隔阂会阻滞县域经济发展,而城际体制壁垒,则会阻碍城际间人才资源平衡。消弭这一壁垒,是浙江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的理念,亦是该省大都市区建设的助推器。

        其间,宁波与舟山率先垂范。“2019年,宁波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同年8月,《宁波市推进甬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黄荣程说,甬舟一体化发展,人才先行,人才也是最关键的,“宁波有制造业人才,舟山有海洋资源、石化等产业发展空间。甬舟一体化正是优势、资源互补的产物。”

        与此同时,今年前三季度,舟山GDP同比增长12.6%(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幅高于浙江全省。舟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曾公开表示,人才是舟山最为需要、最为紧缺的战略资源,也是发展短板。

        两地通过人才的互动,擦出交流“火花”。如在5年前,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立平科研团队就与舟山企业浙江科鑫重工有限公司(下称科鑫重工)共建联合实验室,探索甬舟人才资源共享之路。

        “我们有技术,也需要试验场地。通过联合实验室,人才得以与科鑫重工一同破解钢跨海大桥深水钢结构长寿命防腐重大技术难题。”王立平说,自己团队的两位高级工程师一年中近40%的时间入驻企业园区内,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研究及指导。2019年,该联合实验室解决世界性腐蚀防护难题,大幅提升钢管柱寿命,满足未来跨海铁路和隧道工程的建设需求。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