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辽宁省朝阳县:产业扶贫引山村蝶变

      时间:2020-11-13 07:55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中新网朝阳11月12日电 (李晛)“在我的左手边就是辽宁交投扶贫展示柜,希望朝阳县的农产品通过展示柜走进千家万户,同时提高当地村民收入。”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羊山镇党委第一副书记杜春雷对记者如是说。

        11月11日,由辽宁省委网信办组织的“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团一行驱车前往朝阳市朝阳县。途中经过辽宁省凌海服务区加油站时,记者们在杜春雷的带领下,现场参观了这里设置的“辽宁交投扶贫展柜”,朝阳小米、东北蜂蜜、黄金米、荞麦香米等朝阳县农产品物美价廉,有口皆碑。

      朝阳县鲁王杖子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基地。 李晛 摄

      朝阳县鲁王杖子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基地。 李晛 摄

        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总面积3758平方公里,耕地140万亩,地理构成是“七山一水二分田”。贫困程度深,产业支撑不够牢固,脱贫压力较大,一直是朝阳县在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针对贫困现状,朝阳县坚持精准底数、精准措施、精准责任、精准效果的“四个精准”原则,突出产业多元叠加扶贫全覆盖,政策兜底扶贫保基本,实现了“精准、可靠、托底、持续”的脱贫效果。

      朝阳县羊山镇徐杖子村大力发展香菇产业。 李晛 摄

      朝阳县羊山镇徐杖子村大力发展香菇产业。 李晛 摄

        尤其是针对产业支撑不平衡问题,朝阳县扩大产业支撑面。在整体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要求每个乡镇新增1—2个乡级主导扶贫产业,村村要有扶贫项目,产业薄弱乡镇和薄弱村得到全面强化与提升。

        记者当日走进朝阳县羊山镇鲁王杖子村,一排排大型牛舍呈现在眼前,随处可见一头头肉牛在悠闲地吃着草饲料、散步。

        “我们的牛场肉牛存栏最多曾达到227头,目前,已经出栏肉牛两批66头,实现销售额约130万元,为贫困户分红27万元,为村集体分红3万元。”当日,朝阳县羊山镇鲁王杖子村党支部第一驻村书记薛钊介绍说。

        鲁王杖子村位于朝阳县羊山镇,是市级贫困村,也是辽宁省最后脱贫摘帽的村之一。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5月17日,村里成立了朝阳县鲁王杖子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确定了“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社会资本+(贫困)农户”的总体运营模式。

      位于朝阳县羊山镇西山村的太阳泪生态富硒小米生产基地。 李晛 摄

      位于朝阳县羊山镇西山村的太阳泪生态富硒小米生产基地。 李晛 摄

        薛钊称,两年来,通过争取社会帮扶、扶贫资金入股、社会众筹和认养、村民入股等方式,筹集到资金562万元,建成占地近30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生态养牛场。通过入股分红、长短期用工、代养扶贫牛等形式,为全村约4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人均约1000元/年。

        “截至目前,牛场已经完善了组织架构、股东股权、人员聘用、入股分红等各类制度十几项,为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薛钊说。

        同鲁王杖子村一样,朝阳县羊山镇徐杖子村在省委宣传部选派第一书记王聪的全力推动下,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王聪说,2020年产香菇8万斤,销售干制香菇礼盒600箱,总产值23万元,增加村集体纯收入3.5万元。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物分红近万元。入股农户按照投入土地及资金份额分红,合作社成员人均工资性收入2000元。

        王聪说,今年秋冬季将再建设30栋以上标准冷棚,目前正在施工,明年春季投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将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带动3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还将建设香菇烘干车间,建设自制香菇菌棒生产线(20万棒规模),进一步推进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产销一体化,不断把这一富民产业做大做强。(完)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