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一方水土一方人,藏北牧民就业有特色

      时间:2021-08-05 00:07     来源:互联网     阅读:

        【重走天路看变迁】一方水土一方人,藏北牧民就业有特色

        中新网那曲8月4日电 (左宇坤)就业乃民生之本。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西藏那曲市,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世代以农牧为生的那曲人民,近年也逐渐告别了伏在牦牛背上的传统日子,增收渠道愈发丰富,也愈发科学。

        “一十百千万”的嘎尔德运营模式

        天高云阔,群山挺拔,牦牛肥壮。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示范基地,便坐落于这番那曲市色尼区罗玛镇的画面中。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荒凉曾是这里的主题。”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嘎桑加才说,过去,这里的老百姓过着传统的牧业生活。2017年,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经国家批准成立的牦牛乳制品生产企业,是当地重要的高原有机畜牧产业示范基地。

      色尼区嘎尔德畜牧业示范基地上的牦牛。 /p中新网 左宇坤 摄

      色尼区嘎尔德畜牧业示范基地上的牦牛。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色尼区嘎尔德畜牧业示范基地扶贫建设工程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牧户”的运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嘎尔德模式”——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十个奶源基地,十个奶源基地带动一百个村级合作社,一百个村级合作社带动千户牧民,千户牧民带动万头牦牛、奶牛。

        几乎每隔一天,老牧民洛次就会带着两大桶牛奶来到这里。收购员打开盖子吸出一管,用仪器测出数据又品了一口。上秤,共360斤,按夏季价格10元一斤算,老人拿到了3600元钱。

        洛次从10岁开始一直放牦牛为生,今年58岁,家里6口人,有70多头牦牛。以前只能靠卖牦牛挣钱,但一头牦牛要养8-10年才能卖,还不容易找到人卖出好价格,一年收入也就2万-3万元。而现在,洛次家每个月只靠卖奶就有1.5万元的纯收入。

        据嘎桑加才介绍,仅今年1月至6月,公司共收奶57.49万斤,兑现牧民奶款812.04万元。

        强秋旺堆的“买房梦”

        牛奶对于藏北的人们有着特殊的意义。25岁的藏餐馆老板强秋旺堆告诉记者,自己店里的师傅每早六点就要起来煮奶茶,煮三、四个小时的奶茶是最好喝的。

      强秋旺堆的藏餐馆。 /p中新网 左宇坤 摄

      强秋旺堆的藏餐馆。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家住西藏那曲的强秋旺堆毕业于那曲市职业技术学院,在9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8。强秋旺堆的父母都是牧民,为了养大这些孩子过得十分简朴,连自家产的酥油都舍不得吃。

        中专毕业后,强秋旺堆做了一段时间的二手车生意,后来在一家押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颇具商业头脑的他不甘于一直给人打工,便筹钱在母校开了一家藏餐馆,一边的门通往学校,一边的门通到外面。

        “学校给我开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每年只要出5000元,电费之类的另算。”强秋旺堆店里生意不错,一共有包括两个厨师在内的七个员工,也时常有烹饪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来店里实习,每天流水能达到三四千元。

        “餐馆是2019年5月开的,开业第一年就盈利10多万元。同时,我现在也是押运公司那曲分公司的经理,年收入超过10万元。”去年,强秋旺堆用自己赚的钱,给父母在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条件更好的拉萨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公寓,父母已经搬了过去。

        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丁涛称,近三年学校共毕业1225人,其中直接就业和升学887人。2012年起,西藏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为众多农牧区学生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学生创造了敢想敢梦的机会。

      学生在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上课。 /p中新网 左宇坤 摄

      学生在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上课。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从贫困生到就业领路人

        离强秋旺堆的藏餐馆几分钟车程的地方,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白玛赤列正在自家的劳务派遣公司忙碌着。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