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青海“网红”扎碾公路:“织”在高原山谷间的生态富民路

      时间:2021-06-19 23:18     来源:互联网     阅读:

        “我们的村以养殖为主,扎碾公路开通以后,来到村里收购牛羊的人变多了,大家的发展劲头大了,养羊养牛、开农家园、旅游方面都可以挣钱了。”

        沿着蜿蜒在高原山间的“网红”公路——扎碾公路,18日,记者来到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崇山峻岭中的寿乐镇仓家峡村,党支部书记仓尕旦说着近年来村里的变化。

      图为公路段工作人员对公路情况实时监控。 李隽 摄

      图为公路段工作人员对公路情况实时监控。 李隽 摄

        “路没修之前,村里年人均收入才1000多元,路通了挣钱的路也宽了,去年人均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实话是‘要想富先修路’,这话对我们来说既看得见也能感受到。”仓尕旦说。

        扎碾公路起自中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扎隆沟,终至乐都区碾伯镇,全长50.79公里,总投资11.76亿元,于2015年7月动工至2019年6月正式建成。这条路是中国六盘山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中省级重点公路之一,也是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六横六纵”对外综合运输通道中的组成部分。

        由于扎碾公路是穿越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公路,原设计路线位于林木集中地区,按原设计施工将对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图为游客到扎碾公路建设过程中打造的景观游玩。 李隽 摄

      图为游客到扎碾公路建设过程中打造的景观游玩。 李隽 摄

        “为减少对森林资源的占用,我们将处于山坡上的路线调整到河边,对涉及影响生态环保的工程采取‘以桥带路’‘涵洞改桥’等措施,先后对26公里路线进行了优化调整,占设计里程的51%,这也是我省公路建设史上调整线位最多的一段。”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建设管理局扎碾公路项目办公室主任仲玮年说。

        扎碾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对公路沿线挡墙、分离式路基、桥梁墩柱等进行绿化设计,利用路基施工弃石打造景观石林,利用弃渣场打造览山亭、古柏观景亭,利用隧道弃渣及土地资源在沿线多处设置停车港湾,同时对沿线裸露部位进行植树、种草、种花等绿化美化。

        仲玮年介绍,施工中注重“零弃方”和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能源的应用,打造出了青海省绿色、品质样板公路。

      图为蜿蜒在山间的扎碾公路。 李隽 摄

      图为蜿蜒在山间的扎碾公路。 李隽 摄

        记者从扎碾公路C标段半山腰俯瞰,三段路基下穿桥梁段落,四段小半径回头曲线路段,让整个线路宛如一条“织”在青山绿水间的巨大“中国结”。不远处2700多米的隧道呈“Ω”状。

        “隧道位于曲线半径510米的圆曲线上,我们叫它‘曲径通幽欧米伽隧道’,这在西北地区尚属首例,所以‘网红’公路、最美打卡地、绿色生态路等美誉由此得来。”仲玮年说。

        交通条件的改善,给农牧民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多变化。“现在我们合作社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了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发展集休闲、观光、采摘、餐饮为一体的旅游业,种植的农副产品、畜牧产品通过扎碾公路直接走向市场及省外,价格较通路前翻了一番。”寿乐镇禾韵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羚睿介绍,合作社还收购周边村庄的辣椒、蒜苗等农产品,带动困难农户100余户,协助当地民众销售农产品金额达2000多万元。

        近年来,海东市乐都区充分依托独特景色、田园风光、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大力推进高庙清泉樱桃园观光旅游采摘基地、寿乐镇休闲度假区、瞿昙镇卧龙谷休闲农业开发等项目,开发集河湟农业品鉴、特色农产品采摘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乐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全芳表示,将不断加大对河湟刺绣、书法、彩陶、瞿昙寺等文化符号开发利用,制作极具河湟特色的文创产品,突出文化主题、彰显文化元素、体现文化聚合独特魅力。(完)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