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从“修配补”向“高精尖”跨越

      时间:2021-06-15 21:07     来源:互联网     阅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从“修配补”向“高精尖”跨越

        回望上世纪初,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小到大,从修配到制造,机械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中国机械工业产品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且产能巨大。

        夫工业者,国之根本。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振兴工业作为重要使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国际竞争的磨练中,机械工业砥砺奋进,本世纪初实现十年持续高速发展后,近年来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现在的中国机械工业总量规模已居世界前列,正朝大而强的方向前进。成绩举世瞩目,新动能蓄势待发。当前,我国机械工业发展进入爬坡过坎、提升核心竞争力、向中高端水平升级和迈进的关键时期。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新中国成立之初,机械制造以维修为主,制造能力低下,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初步建起了现代机械工业的基础,但机电产品仍是典型的紧缺物资。在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以后,生产力快速发展,机械产品才逐渐满足各方面的基本需求。

        如今,机械工业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装备能力大大提高。农业机械从维修旧式农机具起步,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开发和技术改造,现已研制出一大批高水平农机具,120马力至180马力轮式拖拉机已替代进口并远销国外。冶金机械可以提供现代化钢铁企业全流程所需技术装备。矿山机械从只能生产少量小型设备,发展到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能成套生产大型露天矿山设备的国家之一。

        电力装备的产品水平、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主要电力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满足国内需求并实现大量出口。大型石油、天然气和石化装备取得明显突破,我国已掌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7000米级及以下钻机系列的研制技术,并已成套出口。千万吨炼油装置国产化已达90%以上,百万吨乙烯、PTA及下游装置国产化率已达80%以上。

        “十三五”期间,中国机械工业累计生产大中型拖拉机193万台、发电设备59091万千瓦、工业机器人76万台(套)、汽车13589万辆等。与此同时,机械工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当前,中国机械工业按价值量计的国内市场份额已占85%以上,内资机械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也达到70%以上。

        没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就没有我国的产业安全。依托中国本土市场优势,机械工业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快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多年发展经验表明,市场可以换技术,但市场换不来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向关键设备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技术高峰攀登,是我国机械工业数十年来的不懈追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机械工业自主设计制造了万吨水压机、九大设备等一批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重大装备,形成了“七事一贯制”的工作经验。1983年,国务院成立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后,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一直是机械工业的重中之重。

        新世纪以来,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重大技术装备陆续实现突破。自主设计制造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风电设备已能批量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以华龙1号和CAP1400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成套装备制造体系的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85%以上;冲压设备企业制造的汽车覆盖件冲压线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3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扬程百米以上的高压混凝土泵车等高端设备已居世界先进之列。

        机械工业不仅供国内之需,而且大量产品出口到海外。这背后,离不开创新驱动战略的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加强。一大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陆续建成。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机械工业60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及行业科学技术奖,已挂牌运行和正在筹建的创新平台有241家。

        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就不能顺利转换。把创新作为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据全球权威调研机构Off-Highway Research数据显示,2020年三一重工共销售98705台挖掘机,占据全球挖掘机市场15%的份额,一举夺得挖掘机全球销量冠军。这也是中国挖掘机产业历史上第一次站上全球销量榜首。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