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山西晋中国家农高区:破题北方旱作农业 未来一人耕种万亩田

      时间:2021-03-08 17:52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中新网太原3月7日电 (记者 李新锁)以有机旱作破题中国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有机旱作区定制智能农机装备,力争未来实现一人耕种一万亩土地的目标。自2019年末获批以来,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西农谷)(简称晋中国家农高区)率先破题有机旱作农业。

      晋中农高区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晋中国家农高区供图

      晋中农高区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晋中国家农高区供图

        一人耕种万亩田

        3月6日,晋中国家农高区范村镇北里村,年出栏12.5万头生猪育肥项目建设工地上,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猪舍土建、钢结构等施工。

        “根据每头猪的身体状况量身定制食谱,自动精准定量投喂,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能养猪。”项目负责人李瑜涛介绍,这项由太谷东方希望畜牧公司投资建设的工程将实现生猪养殖智能化、数字化。

        在晋中国家农高区,上述景象可谓产业发展缩影。

        “我们致力研发有机旱作区专属定制农机装备,力争未来实现一人耕种一万亩土地。”中科院智能农机装备实验室相关负责人王少鹏说,基地自行研发、设计、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发动机,符合国四、国五、美国和欧盟排放标准,还能满足未来国家排放标准连续升级要求。

        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产业风起云涌的当下,中科院智能农机装备实验室将上述产业融入农业生产全流程,贡献诸多农科“黑科技”。

        借助拖拉机3D仿真模拟驾驶培训系统,驾驶者能获得和真机完全相同的驾驶体验;北斗智能装备监控终端,通过终端系统连接智慧农机“云平台”可实现对每一台农机作业面积、作业质量的全程智能远程监控;针对大田作业的农药喷洒和林果植保,无人植保机每小时作业50亩,可节约50%农药用量和90%用水。

        晋中国家农高区科创基地科创部副部长荣娟介绍,实验室将基于第三代农机技术体系,针对有机旱作杂粮,紧扣有机、旱作以及山西地形地貌、土壤阻力等特征,研发覆盖特色农作物生产全流程多型号智能农业机器人和配套智能农机具,利用天地一体化网络、多维传感器、大数据平台等信息技术,为全程无人化示范作业奠定基础。

        “在这片黄土高原,‘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正当午锄禾忙’曾是普遍农业生产景象。”荣娟说,在智能科技助力下,‘鼠标式’农业正从示范走向全面推广。

        有机旱作引领方向

        2019年末,国务院批复山西晋中、江苏南京两个首批国家农高区。其中,南京将探索在中心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路径,晋中则以“有机旱作”为主题。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有机旱作是破解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山西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重大革命。”晋中国家农高区管委会主任李成海表示,当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农业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矛盾突出,晋中国家农高区基于山西特色农业走“特”“优”发展路线。

        众所周知,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旱地占全省土地的70%以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出路所在。

        在当地官方看来,晋中国家农高区对于提高山西乃至中部旱垣地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作为“小杂粮王国”,山西孕育出众多的特色农产品,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全国名列前茅,红枣、小米、陈醋驰名海内外。

        李成海说,晋中国家农高区瞄准关键技术突破,建成千亩粪污有机循环利用、千亩有机旱作谷子机械化生产、农大中试和百栋旱垣温室等4个示范园区,成为独具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典范。

        此外,晋中国家农高区聚力打造科创平台,引入高新技术企业24家,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42个,可转化新品种、新技术208项,成为创新孵化排头兵、先行者。

        当地借鉴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园校城”一体化发展模式,把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发展规划与农高区建设相结合,全力推动“谷城院”一体化发展,贯通产学研用。

        开放合作倒逼跃升

        作为农高区,必然具有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其间,晋中国家农高区积极申报占地20平方公里的中国(山西)自贸区太谷片区(含农高区),并将国际合作交流作为倒逼自身开放、提升的重要途径。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