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我国粮食进口数量缘何增加?国内需求增长是主要原因

      时间:2020-11-28 19:30     来源:互联网     阅读:

        我国粮食进口数量缘何增加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前三季度,我国粮食进口同比有所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需求增长较快,二是国内外粮价倒挂。专家认为,适度进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然而,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因此,需要通过进口调剂余缺,优化供给结构,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

        根据海关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粮食进口同比有所增加,特别是玉米进口增加比较明显。前三季度,我国粮食进口量1.0206亿吨,比上年同期8174万吨增长24.9%,其中玉米进口667万吨,同比增长72.5%,涨幅远超其他粮食品种,玉米进口占粮食总进口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4.7%提高到6.5%;大豆进口7453万吨,同比增长15.5%,占粮食总进口的比重高达73%。

        国内需求增长是主要原因  

        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黄汉权认为,国内需求增长较快是粮食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首先,受去年以来国家大力鼓励生猪生产政策的刺激,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生产逐步恢复,由此带动饲用玉米和大豆需求大幅增长。其次,近年来一批玉米深加工项目纷纷上马,导致玉米深加工产能从2017年的7600万吨扩张至2019年的近1.13亿吨。同时,经过2016年以来多年去库存、调结构,我国玉米产需缺口逐年扩大,玉米供求从阶段性过剩转为供给偏紧,只有通过进口平衡供给缺口。

        “国内外粮价倒挂是粮食进口增长的又一个重要原因。”黄汉权说,今年国际粮价有所上涨,但仍低于国内粮价,目前进口玉米到岸完税价每吨比国产玉米低500元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够高,与欧美国家家庭农场几十公顷、几百公顷的规模有较大差距,国内粮食在价格上没有太多竞争优势。

        适度进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谷物自给率超过95%以上,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自给率超过100%,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然而,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如优质小麦和大米供给不足,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大豆自给率不足20%。因此,需要通过进口调剂余缺,优化供给结构,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从目前进口结构看,小麦和大米进口量很少。以2019年为例,大米和小麦全年进口量仅占当年产量的1.8%和2.3%;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麦、高粱、玉米酒糟和木薯等饲料粮进口量相对较大;大豆高度依赖进口,来自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的大豆占进口量的90%以上,“卡脖子”隐忧长期存在。

        进口对国际粮价影响有限

        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美国玉米、俄罗斯小麦以及法国大麦的出口价格自5月份以来已上涨30%,同时,联合国全球谷物价格指数创下逾5年来最高,芝加哥玉米及小麦期货过去3个月分别上涨25%及17.5%。外媒观点认为,中国采购以及其他主要谷物生产国自身问题抬高了全球玉米、小麦和大麦价格。

        黄汉权认为,把国际粮价上涨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大量进口粮食,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完全有悖于事实。从进口量看,我国粮食进出口量只占全球贸易量十分之一左右,而且进口的大头是大豆,对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有限。今年以来,国际粮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不是世界粮食供不应求,而是疫情导致世界粮食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各国加强对粮食贸易的管控以及部分地区受病虫灾害影响,从而引发粮价恐慌性上涨。

        黄汉权表示,一是在疫情最严重时期,一些粮食出口国采取禁止或限制粮食出口措施,加剧了粮食危机的恐慌。二是近年来国际经贸冲突不断,世界粮食价格、生产和贸易波动性加大,不少国家增加粮食储备,造成可供贸易粮食数量减少。三是今年蝗灾和草地贪夜蛾肆虐,严重冲击了非洲、中东、印度等地区粮食生产,相关地区减产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世界粮食价格。四是受疫情影响,全球货物运输和供应链严重受阻,物流成本大幅上涨。五是部分发达经济体为应对疫情增发货币,所形成的货币效应在粮价上也有所体现。

        专家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上涨,国际资本抓住贸易商和加工企业看涨粮食价格的心理预期,在期货市场炒作国际粮价,特别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粮食期货价格上涨明显,带动现货价格联动上涨。因此,必须高度警惕和防范国际投机资本炒作带来的风险。

        增强国际粮食贸易话语权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